
智能电表是智能配电网数据采集的基本设备之一,承担着原始电能数据采集、计量和传输的任务。它还具有双向多种费率计量功能、用户端控制功能、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、防窃电功能等智能化的功能。
为实现以上功能,智能电表分为以下部分:1.电流互感、电压分压以及计量芯片构成电表计量部分;2.LCD或LED与液晶驱动芯片构成显示部;3.E2PROM等元件实现电量信息的存储功能;4.485、载波、红外等模块为电表的通讯部分。5.另外智能电表还有计时的功能,因此有自己的时钟芯片,一般误差一天不超过0.5秒。
智能电表对储能元件的需求
电表内置时钟的准确性关系到冻结电量数据的准确性,由于阶梯电价和分时电价政策的推行,时钟偏差过大引发的冻结电量错误将导致阶梯计费错误,无法保证居民用电公平。电能表挂网正常运行期间,时钟模块由电网提供能量驱动;电网维修或停电期间,采用内置电池供电。
电表的HPLC载波模块是一种新技术,其在通讯速率与稳定性性能方面有巨大优势,超出早期通信模块7~10倍。它的高速通信机制让它能在电表断电后,在规定时间内将停电故障信息上报。不过这要求它有内置后备电源,且该电源瞬时功率大。所以HPLC基本采用2.7V的超容供电。
超容与常用电池比较
超容电表功率密度大,能够更好地执行断电后上传信息的任务。
同时5.5V的超容产品电压足够保证内置时钟的运行,避免出现其余电池欠压,影响时钟系统。
超容寿命长,无需维护。
常用电表此前常用的内置电池往往会发生电压不够,导致时钟系统受影响的情况。
内置电池的工作寿命相较而言更短,需要维护,徒添成本。